當摯愛的伴侶離我們而去,除了情感上的巨大失落,還要面對現實的遺產分配問題。根據台灣現行《民法》,生存配偶不僅擁有「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」,更享有不可被剝奪的遺產繼承權。本文將深入解析配偶的遺產分配權益、計算方式,以及實務常見的分配比例與流程,協助您在面對人生重大變故時,能夠依法保障自身權益。
當夫妻一方過世,若雙方採用「法定財產制」,生存配偶可先主張夫妻剩餘財產分配。計算方式如下:
這一步驟通常優先於遺產分配進行,且有時效限制:知悉差額起2年內或財產制消滅5年內必須主張,否則權利消滅。
完成夫妻剩餘財產分配後,生存配偶再以「繼承人」身分,與其他法定繼承人(如子女、父母等)分配遺產。配偶在各順位中的繼承比例如下:
例如,配偶與兩名子女共同繼承300萬元遺產,三人各得100萬元。如與父母共同繼承,配偶得一半,父母均分另一半。
即使被繼承人生前立有遺囑,將遺產分配給特定繼承人或第三人,配偶仍有「特留分」保障。配偶的特留分為法定應繼分的一半,任何遺囑不得剝奪。例如,配偶與兩子女法定應繼分各1/3,配偶特留分即為1/6。
台灣夫妻財產制分為三種:
共同財產制:先將財產一分為二,一半屬生存配偶,另一半作為遺產分配。
自2019年起,同性婚姻在台灣合法,同志配偶於一方過世時,同樣享有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與遺產繼承權,完全比照異性婚姻。
若有遺產分配爭議或財產複雜,建議及早諮詢專業律師,確保權益最大化
在台灣,夫妻財產制分為三種:法定財產制、分別財產制與共同財產制。要確認自己屬於哪一種財產制,可以依照以下步驟判斷:
配偶過世後,生存配偶擁有兩大權益:「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」以及「遺產繼承權」。根據台灣《民法》,如果夫妻採用法定財產制,需先完成夫妻剩餘財產的分配,再按法定繼承順位進行遺產分配。配偶與其他繼承人的分配比例也會依繼承人組合而有所不同。
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。配偶需要先完成夫妻剩餘財產分配,然後按繼承順位與其他繼承人進行分配。如果配偶與子女共同繼承,將按人頭均分;若與其他家人(如父母或兄弟姊妹)共同繼承,則按比例分配,如配偶得 1/2,其他繼承人均分另一半。
不行,即使被繼承人立有遺囑,配偶仍有「特留分」的保障權益。配偶的特留分為法定應繼分的一半,任何遺囑都不得剝奪。例如,若法定應繼分為1/3,則配偶的特留分為1/6。
是的,自2019年起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後,同性配偶享有與異性配偶相同的遺產分配權益,包括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及繼承權。
要確認屬於哪種財產制,可以檢查是否有夫妻財產制契約書及是否向法院完成登記。若沒有特別約定或登記,則默認適用「法定財產制」。法定財產制下,婚前、婚後財產個別所有、個別管理,並於終止婚姻時進行剩餘財產分配。
面對配偶過世的艱難時刻,了解遺產分配的法律規定至關重要。正確掌握夫妻財產制的類型、剩餘財產的計算方式、以及繼承順位等知識,能有效保障您的合法權益。遺產分配涉及複雜的法律問題和家庭關係,若您正面臨相關困擾,不妨尋求本所的專業協助。我們擁有豐富的家事法律經驗,能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法律建議,協助您在這段艱難時期做出最佳決策。現在就預約免費諮詢,讓我們的專業團隊為您解答疑惑,守護您應有的權益。